短短兩天的精益培訓雖然已經結束,但它卻像一顆石子投入我思想的湖泊中,思緒逐漸擴散。
此次培訓的課題是成本控制管理。雖說在工作中經常能夠看到我們的精益改善工作,但是通過此次系統性的學習使我不管從理論還是到實踐都受益匪淺。
了解到精益改善的十大原則后,使我了解到怎樣使發現問題的眼睛和立刻作為的行動達成一致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我們企業保持長久向上的活力,那么精益化的改善空間應該說是無限的。企業生存發展的目標無非六個字“活著、活好、活久”。如何踐行?怎么才能使我們的企業價值最大化?“安全”、“增值”、“速度”、“變現”這些理論如何落地實施?都值得我們思考。
做為生產單元,最能為企業做的就是降低生產成本,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的周轉速度。說時容易做時難,不去實踐的理論永遠是紙上談兵。培訓中我有幸參加了三組沙盤活動體驗,實際的體會到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流程,開始關注在制品、準時交付,有無盈利。
通過此次培訓,使我認識到:如果我們制造部的每一位員工都把手里的工作當做是自己家里的事情盡心盡力去完成,就不會出現簡單的ERP、電子隨工單數據錯誤的錄入,也不會出現在產品出現異常情況時態度散漫的對待,使用完的模具工裝亂扔亂放,更不會出現高價值的輔料浪費使用等情況。說到底這些是職業觀的問題,單位付給我們這一份薪水,我們就應該在日常的工作中向單位負責,只有用心對待我們手中的產品、保質保量完成每一份工作任務,才有資格端穩這只碗,吃好這碗飯。